订阅
沈阳千人大合影 欧阳春《空谷幽兰》——出走归来心绪已然不同 空白空间于798艺术区B06开幕欧阳春的个展《空谷幽兰》,首次呈现其以终南山风景为主题的同名系列(2015-2021)。在学生时代过去近二十年后,画家再次走进终南山,重新独自进行一场历经数个春夏秋冬的绘画修习与出走。与以往那些在构图上天马行空的创作相比,《空谷幽兰》中的画面几乎是具象而写实的;颜色与笔触仍然丰富,却愈加克制且多变。 欧阳春,空谷幽兰一,2015,布面油画,250×250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印象里,欧阳春在他富于叙事的绘画中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大胆的笔触、浓重夺目的色彩、诙谐的形象。人们在他更早期的《孩童》(1998-2012)、《捕鲸记》(2006-2007)、《王》(2006-2009)、《我的故事》(2006-2014)等系列中常感受着艺术家生命中的炽热、狂放、狡黠、孤独等等。 而绘画终南山,像是某种隐隐的召唤,又或者冥冥之中注定的回响。彼时欧阳春曾就读的西安美院还在长安县兴国寺,坐落在秦岭少陵塬脚下,樊川之上,面向终南。那时的他常逃避学院的专业课,自己支起画箱在户外写生。时隔近二十年之后,画家再次走进终南山,重新独自进行一场漫长的绘画修习。 画家有意避开游客拥簇的地点,去往人迹罕至的境地。历经数个春夏秋冬,他行走小径,攀越岩石,时遇险阻,在艳阳下或暗夜中,感受草木、溪泉、清风、雾霭、星辰。系列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方幅中正的形状,像是行旅中每一次让他伫足的瞬间;目光所及,每一个角落,细微生命的勃发、消殒、轮回充盈期间。而间或出现的宽幅全景,让人顿感一览众山小,豁然开朗。 人杰地灵的秦岭山脉,使得终南山一直成为名人墨客心中修行和归隐之地,尽管于欧阳春而言,或许其目的从未是炼成隐士,但从城市凡务中抽身,寻踪僻野,也是遵从内心的一种心态。少年的欧阳春曾就读的西安美术学院在长安县兴国寺,坐落在秦岭少陵塬脚下,樊川之上,面向终南。那时的他常逃避学院的专业课,自己支起画箱在户外写生。终南山对于他而言就像是某种隐隐的召唤,又或者冥冥之中注定的回响。时隔近二十年之后,再次走进终南山,就像是重新独自进行一场自我和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欧阳春,空谷幽兰八,2016,布面油画,250×250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欧阳春,空谷幽兰二,2015,布面油画,250×250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在创作之时,他常常避开游客熙攘的区域去往人迹罕至的境地。在数个春夏秋冬之中;在行走小径,攀越岩石之中;在草木、溪泉、清风、雾霭、星辰之中,在漫长的创作里,每一笔都使他能够感受到细微生命的勃发、消殒、轮回充盈。与以往那些在构图上天马行空的创作相比,《空谷幽兰》系列作品的画面几乎是具象而写实的,画家用其亲身所感描绘了极为细腻的自然秩序,让人身临其境。颜色与笔触丰富多变但又斟酌克制,不使用大片浓烈的色彩以引人瞩目,而着重于方寸间细微的色彩差别,石之灰和草之绿的色相、明暗、纯度、质泽也移变万千,收放自如的笔触,赋予画面虚实相交的效果,枝叶摇摇,水也飘飘,氤氲如从土石缝隙中弥漫而来。 欧阳春,空谷幽兰三,2015,布面油画,250×250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欧阳春,空谷幽兰十二,2016,布面油画,250×250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欧阳春的创作总是从当代中国的矛盾和不和谐中汲取灵感。虛构和真实并置,绘画中细微之处显现他对精神纯粹性的追求,通过画笔,欧阳春毫不避讳地直白叙述,无尽的情感泪泪流出,传递至画面。他的绘画语言对心理的体察蕴含饱满的情感,画中吸引人之处在于从他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中提炼出的隐喻。笔触和色彩被实在的情感升华,在描述自我成长和生命史的同时,也向自身所处时代致以敬意。 展览现场,欧阳春个展“空谷幽兰”,798艺术区B06楼,2023.5.26-6.28。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空谷幽兰》也是一次绘画意义上的“出走”。与以往那些在构图上天马行空的创作相比,这些绘画中的画面几乎是具象而写实的,目光与自然的秩序即是笔下的秩序,让人身临其境。颜色与笔触仍然丰富,却愈加克制且多变:画家并不使用大片浓烈的色彩以引人瞩目,而着重于方寸间细微的色彩差别,石之灰和草之绿的色相、明暗、纯度、质泽也可移变万千。在笔法上,画家也师法自然,用收放自如的笔触,赋予画面以虚实相交的效果:枝叶摇摇,水也飘飘,氤氲如从土石缝隙中弥漫而来。因而于细节处,《空谷幽兰》又是极抽象与写意的。 在中国传统中,终南山本是修行之地。尽管于欧阳春而言,或许其目的从未是炼成隐士,但从城市凡务中抽身,寻踪僻野,也是遵从内心的需求。而本次展览还将展示艺术家相近时期创作的《桃花源记一》(2021)与《桃花源记二》(2021),此两幅作品之精神命题与终南山画作不无关联,共同提示出其以画明志,洗炼人生的追求。 出走之后,终需归来。画家的故事仍将继续,但再落笔时,心绪已然不同。 关于艺术家 欧阳春1974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后随家人迁至西安,在西安接受艺术教育。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作为中国其实年代艺术家,欧阳春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当代性,精神独立层次丰富,每一笔都折射出他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创作状态。欧阳春在他富于叙事的绘画中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大胆的笔触、浓重夺目的色彩、诙谐的形象。人们在他更早期的《孩童》(1998-2012)、《捕鲸记》(2006-2007)、《王》(2006-2009)、《我的故事》(2006-2014)等系列中常感受着艺术家生命中的炽热、狂放、狡黠、孤独等等。 关于展览 展览名称:欧阳春空谷幽兰 展览时间:2023.5.26-6.28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园区内B06 杨健《间歇泉》无常起落身处训诫方式与反抗现场“泉水水柱的落下-升起-再落下”,让多年前于美国黄石公园游历过程中第一次目睹间歇泉的杨健感受到了间歇泉时而不动声色的平静状态和喷薄而出时的骇人气势,这种具有规律却又不安定的性质,恰切地提示了杨健去思考社会和自身的内部隐性力量。《间歇泉》中所展现的这些作品来源于那些非常时间和事件之下个体强烈的情绪和思绪的勃发。有别于过往的装置、影像等类型的创作,此次展览将主要呈现杨健近年来的绘画作品。 展览现场,杨健个展“间歇泉”,空白空间(草场地),2023.5.26-7.7。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杨健,生成系统(局部),2023,镀锌钢管,铝合金连接件,亚克力圆片,铅皮,瓷瓶,医用软管,蠕动泵,人工唾液,整体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杨健将这一阶段的工作视为建造未来创作系统的星座般的蓝图。他不仅试图对未来加以预示,更坦诚出具体社会压力下的切身实感以及对无处不在的规训的应对。消防水带在此形成非同寻常的包围,水带的塌软暗示了强力释放的过去与压力充盈的威慑可能,是对某种训诫方式与反抗现场的提喻。 杨健,170160,2021,亚麻布上丙烯,消防水带,170×160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杨健,狗.垃圾桶.石子.昆虫,2012-2022,塑料膜上丙烯,透明树脂,昆虫,石子,40×29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杨健,手.仓鼠,2022,瓷砖上丙烯,透明树脂30×30cm,纸上丙烯和铅笔32×23cm,铁皮,木头,磁铁,整体尺寸46×59×6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杨健,铁桶上的女人,2012-2023,木头,铁皮,纸板,45.5×55×11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关于艺术家![]()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