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白点癫风用什么药膏治最快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3,请关注阅读全文。 我上午聊把有问题的医生挖出来,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聊着聊着,戛然而止,很多对这个话题兴趣浓厚的读者追着问。 那我回复下。 这件事非常简单,如果你站在金融的角度去看的话。 医生这个群体里面有一小撮人拿钱了,这就是对整件事的描述。 那么把这件事分拆开,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拿的什么钱,第二部分是谁拿了钱。 拿的钱肯定有一部分是来自医保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自费的。反正哪儿来的,都是病人手里来的。 前者,相当于负债。医保支出本质上是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我以前聊过三张表,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国家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医保支出就是其中一张表的负债增加,就这点事儿。 而自费的那部分,你可以看作是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也可以看作不是。 为什么不是呢?因为通常愿意自费大额医疗开支的,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富人,或者说家境相对不错的。 家庭条件要是真的不允许,在面对大额超出医保的费用面前,他们很可能就选择那啥了,我不说,你懂得。 这就是这部分,拿的什么钱。 第二部分,谁拿了钱。 你说谁拿了钱?当然是有采购决策权才能拿钱。 学校里面教授为什么叫老板?因为硕士博士就是导师的员工呀。 你觉得普通医生拿大头,还是科室主任院长拿大头? 很简单的道理,就像学校里如果有什么,一定是教授系主任,同样,医院里,也大概率发生在科室主任院长这个层面。 那种小医生的level就相当于研究生。 这两个问题想通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很简单。 我问你,院长,系主任拿了很多钱,能不能拉动消费? 开几个交流会议,吃几顿大餐,有医药代表的参与,当然也是消费,但是这种消费力度不够。 用上面的两头来分析,大部分钱还是沉积下去了。 就像古代流动性紧缩的时候,你说市面上没有银子,银贵铜贱,然后去地主家后院一挖,地窖里全是银子。 钱这个东西,一旦沉积,那就没法拉动消费。 所以人数少,再怎么吃喝玩乐都没用,就那么个人,他能花多少呢。 这个钱,如果转移到普通医生身上,会怎样? 会拉动消费。 因为人数大呀,从几万人扩充到几百万人,假如这个行业普遍加薪,那自然会形成一股消费力量。 这是一种模式,你注意,我只是在讨论模式,我没有讨论可能性。 还有一种是什么? 就是降价。 钱这东西,只会增加,不会消失的,张三少了,就会转移到李四手里,张三少了,李四也没拿到,那一定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 如果科室主任院长们今后拿不到钱了,医生们也没有拿到,那这个钱只有一个去处。 就是修复资产负债表。 其中医保那部分修复了国家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而自费那部分修复了居民端的资产负债表。 其中居民端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有没有可能拉动消费? 可能性有,但我估计是很慢的。就好比缓释胶囊。 因为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消费能力,而当下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消费愿望,或者说,消费预期。 说穿了就是,商人们怎么看待长期经商这件事,消费者怎么看待自己的长期收入。 你比如马云,当年嘚啵嘚啵,很傲娇的成天跟年轻人吹牛,年轻人管他叫那啥。 后来,我们都清楚,年轻人很不喜欢他,要把他那啥。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你,很多人会变,很多事儿也会变。 随着什么变?随着预期变。 你一说话大家都鼓励你,你就越发想要自我表达。 你一说话大家都骂你,慢慢地你也就识趣不说了。 这就是预期的效果,人都需要正反馈,商人需要,居民也需要。 所以我说,修复了资产负债表,只是提升了消费能力,消费能力到底能不能转化成消费,是预期决定的。 这就是金融学的视角。如果增加了医生的收入,那么最后会直接拉动一部分人消费,如果最后修复了资产负债表,那么会提升消费能力。 当然,假如是前者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普通医生最后的收入增加,是通过私立医院来完成的。 说白了就是要经过市场调节,才真的有可能让这么大的一个群体普遍大幅度增加收入。 如果没有市场调节的介入,那么大概率就只能体现在修复资产负债表。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短期内修复了资产负债表,长期看医生们会进入私立医院,最后加薪。两者都发生,只是非同时。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3,请关注阅读全文。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