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放过“清华妈妈”

2022-12-19|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给我整不会了。-1-这几天,网上都在批评清华妈妈语录,看得我比较懵。这个语录其实很简单,是淘宝商家自己做......
简谱 https://www.msscos.com/

给我整不会了。

- 1 -

这几天,网上都在批评清华妈妈语录,看得我比较懵。

这个语录其实很简单,是淘宝商家自己做的,10块钱一个,因为在网上卖爆了,所以受到关注:

我看了下,没有太大问题,核心还是中国传统朴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理念,只不过营销的痕迹有点重:

场景化共情,代入现实的生活场景降低说服门槛。

名人化效应,打着清华妈妈的名头增强说服效果。

虽然是入门的营销水平,但是不得不说淘宝商家确实会做生意,普通人缺少免疫力,应该会被瞬间打动,也难怪会被买爆。

但是网上各路人马一边倒的批评,甚至还上纲上线,让我没有想到,看完评判的理由,更是有点迷。

总结一下批评的点:

一种是调侃戏谑,认为这些语录都很Low,清华妈妈怎么会说这样的话。

一种是嘲讽不屑:这个语录充满铜臭味,说来说去不过是为了“钱”。

一种是痛心疾首:认为是教育的悲哀,到现在还把教育当成功利化的行为。

一种是上纲上线:认为这是教育焦虑的线下延申,和当前政策导向不符。

我想了一下,说这些话的都是什么人:

第一种应该是城市小资白领,没有孩子,或者孩子还没开始上学。

第二种谈到钱就咬牙切齿的,应该是没有经受过社会毒打的小年轻。

第三种应该是大学教授,活在象牙塔里,脑子里有太多正确的废话。

第四种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

其实除了第三种,前面两种观点可以不用讨论的,脑子清爽的都会直接过滤掉。

主要来说说第三种观点。

- 2 -

我先说我最近的一个亲身经历,简直和清华妈妈语录一模一样。

有天小孩不吃晚饭,要吃薯条蛋挞,大晚上带着他去商场,商场人不多,大厅中间有个孩子带着耳麦在背《声律启蒙》,一边有个妈妈在录像,估计是学校要求的表演节目吧。孩子年龄很小没背好,被妈妈一阵吼,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背。

我们吃薯条的时候,他们也进来了,点了个对翅,孩子一边吃,那个妈妈就教育他,是不是背好了就能吃好东西,孩子眼泪还没擦干,连忙说是,还在拍视频的妈妈又喊了一句,再说一遍,拍好视频估计是发到家族群。

我看了眼小孩,吃东西的时候狼吞虎咽,不知道是不是被骂的原因,眼神有点狠,盯着我们这一桌,我瞬间的反应就是看看自家这个佛系的小孩,今后怎么和这个小孩竞争,最后的结论就是只能我自己多努力了。

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教育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和资源分配的手段,它注定就是功利导向的。

非功利的教育当然好,但是自由无用的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过于奢侈了。

甚至功利性的学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阶层,有人觉得底层更愿意鸡娃,其实海淀区中产乃至海外华人鸡起娃来一点都不含糊。

前段时间说起这些年在海外混得风生水起的印度人,基本都是普通家庭鸡了三代终于跻身顶流的,鸡的手段都是教育,美国西海岸的培训班里,印度裔孩子比中国孩子还多。

其实,如果看了最近几条新闻的话,估计也就不会一边倒的批评了:

教育部:及时淘汰不适应社会需要学科专业。

深圳大学校长:再培养10位马化腾量级校友。

请问,适应社会需要是不是功利性的,培养Pony是不是功利性的。

如果在中小学都是无功利性的教育,一到了大学和社会就立马面对功利性的挑选。

是不是也很撕裂?

- 3 -

结语

所以,我觉得:

如果说制造清华妈妈语录的商家水平不高,我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嘲讽批评买语录的家长,甚至上纲上线,我觉得就有点过了。

功利性的教育,本质是要获得不对等的竞争优势和社会资源,所以是一种刚需。

可以引导,但无法禁止。

所以,放过清华妈妈们吧。

就这样。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定襄资讯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定襄资讯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