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神马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mbuka.com 文章授权转自|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作者|关关马小跳 播音|武冰洁 栏目主持|杜润楠 为什么孩子越吼越不听话 儿子最近在家上网课,经常一道数学题琢磨半天都想不出来,孩子爸急了:“讲了这么多遍还不懂吗?你怎么这么笨!” 儿子很快不耐烦起来,最后干脆把笔一扔,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你知道,为什么父母越吼孩子越不听话,越让他做什么就越不做? 这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你,陷入了“白熊效应”。 如果我说,“接下来一分钟内你想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想一只大白熊”, 你能做到吗?是不是发现,越强调不要想大白熊,你脑海中的大白熊就越清晰? 其实,孩子也一样。 你越是告诉他,不要在床上蹦,他就蹦得越起劲;越是强调,不要打翻杯子,他就越容易把杯子打翻;越是说你怎么这么笨,他越不会做。 越是阻止,越容易发生,这就是“白熊效应”。 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当你在潜意识里不断重复一件事情,它就会变成现实。 临床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隐形精神暴力”,如果你认为孩子不好,贬低他,他也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你一直说他笨,他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行。 3句“暗示”,帮你激发孩子内驱力 那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一看父子俩因为写作业开始发脾气干仗了,我赶紧叫停! 这也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万能公式:FFC育儿模型。 翻译成中文就是三步:事实(Fact)+感觉(Feeling)+比较(Compare)。 这3句“暗示”,帮你激发孩子内驱力。 1、第一句话,描述事实:“我知道你也很烦,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妈妈很理解你。” 这是在跟孩子共情,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右脑管情绪,左脑管逻辑思考。 孩子14岁之前,“前额皮质”的发育尚未成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右脑一旦占上风,就会变得敏感、脆弱、自控力差,凡事都爱和大人“对着干”。 这个时候,父母要像一面镜子一样,去映射孩子的喜怒哀乐,让他慢慢平静下来,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2、第二句话,阐述感觉:“妈妈很欣慰,你现在正确率比之前高太多了。” 这是在帮孩子转念,孩子本来就被题目难住了,不会做,心理压力很大。这个时候又被家长说:“笨死了”,会进一步挫伤他的自信心,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是读书这块料。 所以我们要帮孩子把“负面情绪”转变成“正面情绪”,让孩子明白,原来:只要好好努力,下一次会比这一次更好! 3、第三句话,进行比较:“你看看你那道题都做对了,这道也可以,咱们再试试。” 这是在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在孩子情绪平稳下来后,左脑的逻辑开始慢慢回来了。然后,鼓励他继续尝试。 这样下来,孩子把笔又拿起来重新算了:“妈妈,我再试一遍吧。”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说过:“大脑是可以被语言改变的。它会一直不停地因为外界的需求而改变神经的分配。” 聪明的家长,应该把爱和期待传递给孩子,而不是否定和打压。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到更好。 父母如何正确应用“暗示”养育孩子 孩子的未来是好是坏,就藏在父母的嘴里。 那我们如何正确用“暗示”来解决育儿难题呢? 生活上,把“不要”去掉,直接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 把“不要吵”,改成“嘘,小点声”;把“不要顶嘴”,改成“先听我说完”;把“不要打人”,改成“你可以生气、发脾气,这都没关系,但是打人是不对的。” 你会发现,只要把“不要”去掉,孩子会越来越听话。 学习上,训练孩子自己“上瘾式学习”。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呢? 你就一定要了解“峰终定律”。 这是说,人对一段体验的感受,是由高峰和结尾决定的,如果高峰和结尾是愉快的,那么整段体验就会很快乐。 很多孩子学习的高峰是这样的:“啊,这道数学题,太难了!”“啊,这篇作文不会写!”全是负面情绪。 学习结尾是这样的:“太烦了,不想学了”“我要去玩手机”!也是负面的。 这就直接决定了,孩子觉得学习是痛苦的。 那为什么很多孩子打游戏上瘾呢?就是因为高峰和结尾都超级爽,甚至每一分钟都会有正面反馈。 说到这,估计你已经想到了:如果学习的高峰和结尾是正面的,那孩子就可以真的爱上学习。 没错!我们可以主动帮孩子去创造正面的高峰和结尾。 先说高峰。 孩子之所以不想学,就是因为学习目标太大了、太难啃了。 我们可以帮孩子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可以完成的小任务。 比如:一天做5页习题。这样,学习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完成时,大脑就会感到快乐,自然形成正面的高峰体验。 再来看结尾。 有的孩子作业都做得很好,提前完成了,家长却说:“还有一本练习册,来,咱们趁胜追击。”这就把孩子本来已经积累的那些正面体验慢慢消磨掉了。 所以,不要趁胜追击,而是吊一点点胃口。 当孩子激动地跟你说:“我都做完了!”,你就可以说:“好棒啊,咱们休息休息,你想去公园玩吗,我可以陪你。”孩子反而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们不断给孩子正向反馈,也是在激发他的内驱力和自信心。 坏的暗示,让孩子一生藏在童年的阴影里;好的暗示,给孩子一生前进的勇气和底气。 父母的语气有多好,孩子的运气就有多好,永远不要小看“暗示”的强大力量。 转自|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作者|关关马小跳 图片设计|王荣佳 责任编辑|赵利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